落球粘度計是一種基于Hoppler(或斯托克斯)原理設計的經典粘度測量儀器,通過測量金屬球在重力作用下垂直穿過被測液體所需的時間來計算流體粘度。其利用球體在液體中自由下落的速度與液體粘度相關的原理進行測量。當球體在液體中下落時,受到重力、浮力和粘性阻力的作用。當球體達到穩(wěn)定下落速度時,粘性阻力與重力、浮力達到平衡,此時球體的下落速度與液體的粘度成反比。通過測量球體在已知長度的液體中下落所需的時間,結合球體和液體的物理參數(如密度、直徑等),可以計算出液體的粘度。
落球粘度計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項:
一、準備工作
1、儀器檢查
確認測量管(粘度管)內壁清潔、無劃痕或污漬,避免影響球體下落軌跡。
檢查測試球體(如鋼球、玻璃球)表面光滑、無缺損,直徑符合測量范圍要求。
驗證計時系統(tǒng)(電子或機械)功能正常,電子計時器需校準至零點。
若儀器配備溫度控制裝置(如恒溫水?。崆霸O定目標溫度并穩(wěn)定液體溫度。
2、環(huán)境控制
將儀器放置在水平、無振動的臺面上,避免外界干擾。
確保實驗室溫度穩(wěn)定,遠離通風口或陽光直射,防止溫度波動影響粘度測量。
3、液體準備
根據測量需求選擇透明或半透明液體,避免懸浮顆?;驓馀莞蓴_。
若需控制溫度,將液體倒入測量管后,通過水浴或加熱裝置穩(wěn)定至目標溫度(通常需恒溫10-15分鐘)。
記錄液體溫度,因粘度對溫度敏感,后續(xù)計算需代入溫度修正系數。
二、操作步驟
1、安裝球體
方法一(手動釋放):用鑷子夾取球體,輕放至測量管頂部液體表面,確保球體完q浸沒且無初始速度。
方法二(釋放裝置):將球體固定在釋放夾具中,調整至測量管中心位置,避免接觸管壁。
2、釋放球體并計時
手動計時:釋放球體的同時啟動秒表,觀察球體下落至預設刻度線(如測量管底部)時停止計時,記錄下落時間t。
自動計時:若儀器配備光電傳感器或激光觸發(fā)裝置,球體通過起始和終止位置時自動記錄時間,直接讀取顯示值。
重復測量:為減小誤差,同一液體需重復測量3-5次,取平均值作為最終下落時間。
3、數據記錄
記錄每次測量的下落時間t、液體溫度T、球體直徑d及密度ρs、液體密度ρl(可通過密度計測量或查閱資料獲?。?。
四、清潔與維護
1、清洗測量管
測量完成后,用溶劑(如乙醇或去離子水)沖洗測量管,去除殘留液體。
使用軟毛刷或棉簽清潔管壁,避免劃傷內表面。
干燥后存放,防止灰塵或水汽影響下次使用。
2、球體保養(yǎng)
用溶劑清洗球體表面,去除油污或液體殘留。
存放于干燥容器中,避免碰撞或腐蝕。
3、儀器存放
將測量管垂直放置于專用支架上,避免變形。
關閉溫度控制裝置(如水浴),斷開電源,覆蓋防塵罩。
五、注意事項
1、避免管壁效應
確保球體下落時與測量管壁距離大于球體直徑的2.5倍,否則需修正斯托克斯公式(如采用Faxén修正)。
2、溫度一致性
液體溫度需均勻,避免局部溫差導致密度或粘度分布不均。
3、球體選擇
球體密度需顯著大于液體密度(通常ρs/ρl>1.1),以確保下沉而非懸浮。
4、湍流控制
液體粘度過低時,球體下落速度過快可能引發(fā)湍流,需改用更小球體或調整測量管長度。
5、安全操作
處理高溫液體或腐蝕性液體時佩戴防護手套和護目鏡。
避免球體彈出測量管造成傷害,釋放時保持安全距離。